分4 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联 办 单 位:云南省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普洱市农业局
分 会 场 主 席:闵庆文(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世荣(中国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
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姓氏笔画排序):李成云 闵庆文 张红臻 陈进 陈利顶 岩甾
欧晓昆 崔明昆 薛达元

5月24日下午 地 点:云安国际厅3楼
13:30—13:50 主 持:陈利顶(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1. 中国生态学学会领导致辞
2. 云南省生态学会领导致辞
3. 李文华院士主旨报告
13:50—16:00 主 持:闵庆文(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专题报告(15分钟/人,提问3分钟)
1.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陈利顶(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2. 生态文明若干问题探讨
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所长),教授)
3. 从人类学看生态文明
尹绍亭(云南大学,教授)
4.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及其保护
角媛梅(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5. 清水江杉木“实生苗”技术的历史与传统农林知识
徐晓光(凯里学院副校长,教授)
6. 弘扬水土生态文化 建设富饶美丽家园
孙发政(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
7.生物多样性理论与实践在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建设中的运用和意义
杨效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16:10—18:00 主 持:欧晓昆(云南大学,教授)
8. 论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薛达元(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9. 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持久价值
施传刚(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10. 借力民族植物学研究,促进傣医药发展
胡华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主任助理,正高级工程师)
11. 试论民族生态学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李建钦(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
12. 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的中西比较——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
孙业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旅游学刊》编辑部副主任)
13. 流域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
文传浩(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5月25日上午 地 点:云安国际厅3楼
08:30—10:00 主 持:崔明昆(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专题报告(15分钟/人,提问3分钟)
1. 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和评估
欧晓昆(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2.原始稻作的生态环境及其思维
李国栋(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3.文化总部与体验旅游协同创新探讨
张跃西(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4. 和谐的家园与不和谐的“美丽”家园建设
黄绍文(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5.秦巴山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利州样本
赵维超(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宣传部,文联主席)
10:10—12:00 主 持: 薛达元(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6. 生计变迁对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 ——以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为例
崔明昆(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7. 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知识相互关系刍议
成功(中央民族大学,讲师)
8. 民族生态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
和愛軍(AGA会長/Lijiang 3-REAL Ecology園長,研究員)
9. 苏南农村住宅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姜晨光(江南大学,教授)
10. 建设生态文明,呼唤管理进步
李晓群(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
11.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林越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
早 餐 5月24-26日 07:00—09:00 昆明云安会都聚贤堂或回味堂
午 餐 5月24-25日 12:00—13:30 昆明云安会都聚贤堂或回味堂
晚 餐 5月23-24日 18:00—20:00 昆明云安会都聚贤堂或回味堂